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唐太宗听后,高兴地说:以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,怀疑你不懂政务,现在看到你议论国事,确实都切中要害。朝廷政令不讲信用,则百姓不知所从,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?朕的过失很深呐!
于是,朝廷不征中男为兵。
《剑桥中国隋唐史》里说,魏徵是“一个不屈不挠的道德家”和“无所畏惧的谏诤者”。在史书中,我们基本看不见魏徵纵横捭阖,指点江山的身影,这些是房玄龄、杜如晦的事情。他的出现,基本在另一个场景里:太宗想炫耀武功了,他出来制止;太宗想大兴土木了,他出来反对;太宗想铺张浪费了,他出来劝诫。
同为谏官的王珪这样评价魏徵:“每以谏诤为心,耻君不及尧、舜。”这近乎拥有道德洁癖了。
晚年的唐太宗逐渐变得懈怠。贞观十三年,魏徵上“十渐疏”。这篇文章写得极为精彩,直指唐太宗的十个缺点:求珍奇,倾民力,拒直谏,远君子,尚奇异,轻臧否,好畋猎,疏上达,荒政事,重徭役。最后写道:
“当今太平之基,既崇极天之峻;九仞之积,犹亏一篑之功。千载休期,时难再得,明主可为而不为,臣所以郁结长叹者也。”
唐太宗读后,甚为震动,真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:“朕将虚襟静志,敬伫德音。”
喋喋不休的谏臣,每次完牢骚之后,都能得到皇帝的回应。
这是魏徵最幸运的一点。
o3
魏徵经常在奏疏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历朝历代为什么难以“克终”,败亡相继?
这也是悬在贞观君臣头上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。
他们都是一场历史巨变的亲历者。隋朝,一个“甲兵强盛”、“风行万里”的王朝,却只存在了三十多年,就“率土分崩”、“子孙殄灭”。如果没有隋的亡,也不会有唐的兴起。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隋朝。因此,撰述隋朝历史,对于唐朝统治者来说,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。
贞观三年,唐太宗命魏徵修《隋书》。魏徵不仅主编《隋书》,还亲自撰写了《隋书》的序、论。
魏徵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:“其隋之得失存亡,大较与秦相类。”《隋书》认为隋亡于炀帝,正如秦亡于二世,矛头直指君主严刑峻法、穷兵黩武、营造无度、巡幸不止等做法。
但是,唐人对问题的思考并不仅限于此,《隋书》里问道:“高祖扫江南以清六合,炀帝事辽东而丧天下。其故何哉?”魏徵的答案是:隋文帝扰动百姓,是为了让百姓“安”,隋炀帝扰动百姓,是把他们当成了草芥。同时,魏徵还认为,隋朝败亡之兆,起自高祖。从隋文帝暮年“无宽仁之度,有刻薄之资”开始,就种下了亡国的祸根。
可以说,《隋书》里的字字句句都在劝告唐太宗。
《隋书》。图源:网络
唐太宗说过:“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”以史资政,这是贞观一朝展现出的特殊性。
在唐太宗的鼓励下,魏徵联合虞世南、褚亮、萧德言等人,剪裁史书的嘉言善语,编成《群书治要》一书,献给皇帝。这本书的意义不在内容,而在于魏徵的剪裁手法。
以《三国志》为例,原书约69万字,魏徵将其裁剪为约4万字,十不存一。比如关羽,只选取到义别曹操,以后的故事全都删去了。
反倒一些龙套的戏份特别多。比如鲍勋,原文13oo余字,只减到了593个字。鲍勋是个谏官,秉正无私。黄初六年,曹丕欲兴兵伐吴,鲍勋直言不可,但曹丕还是动战争,最后大败而归。曹丕看他不顺,借故杀了他。《群书治要》连鲍勋冤死的细节都摘录了:“死之日,家无余财,莫不为勋叹恨。”
6逊是《三国志》除了帝王和诸葛亮外唯一单独立传的人,他在《群书》的戏份只有4oo多字。而他的族侄6凯,因为劝谏孙皓之故,篇幅竟有27oo多字。
可见,魏徵的剪裁之意不在历史的真相,而在彰显“劝谏之臣”。
因此,《群书治要》问世之后,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,到了宋朝已经亡佚了。反倒是这本书流传到日本,十分受欢迎,最后在清朝又流回国内。
可以说,魏徵在《群书治要》里夹带的私货,越来越不流行了。难道是后世的大臣不想要彰显“谏臣之道”?难道是后世的君主不想要从历史吸取教训?都不是。
最大的原因是,这本书从头到尾只为一个人而写——唐太宗。
贞观之后,再无第二个唐太宗,《群书治要》自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。
魏徵。图源:影视剧照
o4
有一次,唐太宗宴请群臣,说道:
“贞观以前,从我平定天下,周旋艰险,玄龄之功无所为让。贞观之后,尽心于我,献纳忠谨,安国利人,成我今日功业,为天下所称者,惟魏徵而已。”
在唐太宗心中,是魏徵佐成了天下大治。
唐太宗即位之初,“霜旱为灾,米谷踊贵,突厥侵扰,州县骚然”,既有内忧又有外患,灾荒严重的地方,一匹绢才能换得一斗米。
贞观五年,“天下大稔,流散者咸归乡里,米斗不过三四钱,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。东至于海,南极五岭,皆外户不闭,行旅不赍粮,取给于道路焉”。
这就是历史上贞观之治的风貌:经济恢复,政治稳定,社会风气良好。类似的描述在史书中屡见不鲜,但是,贞观之治却是人人思慕。因为,它不仅仅代表着一段重要的时期,更成为了一个不断被提起、从未被越的理想。
贞观之治最让后人羡慕的一点,就是君臣道合,同心协力的政治风气。
一次,有人诽谤魏徵包庇自己的亲戚,李世民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,结果什么也没查出来,温彦博对唐太宗说道:魏徵作为一个臣子,行为应有形迹,不能避开嫌疑,否则就会招来诽谤。虽然没有私情,也应当受到责备。
后来,魏徵入朝说:臣听说君臣一心。如果不存公道,一昧追求行为显露痕迹,君臣上下都这样做,那么国家的兴衰就难以预料了。
李世民诚恳认错:我已经悔悟这件事了。
魏徵又说:希望陛下让臣做良臣,不要让臣做忠臣。
李世民问:忠臣、良臣有不同的地方吗?
魏徵说:良臣使自身获得美名,君主得到赞誉。忠臣自己遭祸被杀,君主也陷入凶恶境地,国破家亡,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。
魏徵知道,能够决定他是忠臣、还是良臣的,并不是自己的作为,而是君王的行径。也就是说,君主纳谏,使其成为良臣;君主顽固,使其成为忠臣。这世上可以没有魏徵,却不能没有唐太宗。
李世民的回答也非常耐人寻味:“君但莫违此言,我必不忘社稷之计。”
纳谏只是贞观君臣的一面。
经历过天下之惊变,面对历史的殷鉴,他们怀有相通的理想。唐太宗曾说过:“天子者,有道则人推而为主,无道则人弃而不用,诚可畏也。”畏惧什么呢?畏水能覆舟,所以先存百姓;畏偏听则暗,所以寻求群体的力量。
唐太宗。图源:网络
北宋时,包拯说过这样一段话:
“臣闻唐太宗英明好谏之主也,魏元成忠直无隐之臣也,故君臣道合,千载一时,事无不言,言无不纳。”
俗话说,一命二运三风水,四积阴德五读书。官道之上,要有政治资源,也要会人情世故。但最重要的是运。官运亨通者,官梯十阶,步步有人相助。官运不通之人,站队失误,遗憾收场。小人物姜晨就重生一世,就获得了能看清所有人官运的异能。为善者,官运亨通,步步高升。得罪人,灰气上升,霉运将至。看姜晨如何利用异能和自身能力,在这复杂的权力斗争之中,步步登高,问鼎巅峰。...
唐欢欢意外穿越到兽人世界,一进森林就被某个男人敲晕扛回了部落,听说到了冬天会饿死冻死,听说到了夏天会渴死,听说夜晚会有猛兽和其他部落的袭击唐欢欢叉腰道又种了一地番薯,养活你不成问题了扛着...
作品简介穿越到异界啥都不会怎么办? 看来只能干自己的老本行当老师了。 我叫方白,有个系统,什么都会一点点。 学生老师,你会啥? 方白我啥不会。 已经...
一觉醒来和男主结婚五年了是什么体验?想过离谱没想到这么离谱。手握白月光剧本的姜暖勤勤恳恳完成任务,却没想到中途出现意外,再次醒来时,任务虽是完成了,但是和顾北辞那家伙结婚了,顺便还有了个四岁的崽崽。直接无痛当妈。彻底脱离死亡结局,她干脆利落选择摆烂躺平…四岁的崽崽乖巧软萌,会用星星眼看着你吹彩虹屁。顾丛白妈妈是豪门亲妈在带娃综艺靠美食爆火...
作品简介不一样的情路,不一样的官道。看一个身具异能的农家小子是怎么样的处处留情,却能左右逢源,左怀右抱仕途路上,危机四伏,遭遇不断,如何的逢凶化吉,在官途上纵横开阖,官运亨通,步步高升,一直走进了红墙里。名剑传说之情路官道官方群号166654355欢迎加入。...
意外身死重生的金融狗,成为忍界宇智波一族的小幼崽。万幸,也算前世积德,不是诸天孤儿院的一员万幸,离灭族之夜还远那么,一切皆有可能,未来必将改变!...